11月3日清晨,刚结束全代会当选国民党的郑丽文,踩着上班铃走进 party 中央办公室。上任第一个工作日,她没开动员大会,没讲空话套话,直接把一份“热乎”的人事名单拍在了媒体面前——国民党各县市党部主委的调整方案,正式落地。

这份名单像一把“双刃剑”:一边是“稳”,台南、高雄、屏东、云林等多个县市的老主委继续留任,郑丽文说这些人“摸得清地方脉络,扛得起具体任务”;另一边是“变”,台北戴锡钦、新北黄志雄、桃园蔡忠诚、台中苏柏兴、台南谢龙介这些新名字,被外界视为国民党为2026县市长选举“埋的伏笔”。一稳一变之间,郑丽文的意图很明确:既要保住地方的“基本盘”,也要注入能拼选举的“新鲜血液”。

其实早在两天前的全代会上,她已经搭好了“上层框架”:李乾龙当副兼秘书长,张荣恭、萧旭岑、季麟连任副,李哲华管组发会——这些“中枢人物”负责把中央的决策往下传。如今县市党部的人事敲定,相当于把“神经末梢”也接通了——从中央到地方,国民党的党务机器,算是完成了上任后的第一次“整体启动”。

对于这次调整的目标,郑丽文说得直白:“就是要组一个能打的团队,明年县市长选举得拿结果。”这句话戳中了国民党的“痛点”——过去几年,国民党在地方选举中起起伏伏,想要重新站稳脚跟,“人对了”是第一步。而她更在意的,是“跟台湾人民站在一起”的承诺:全代会上她曾说,“台湾最苦、最危险的时候,国民党不会缺席”,如今调整人事,就是要让每个县市的党部,都能“接得上民众的需求”。

现在岛内政坛都在盯着这份名单:有人说郑丽文“效率高,抓得住重点”,有人担心“新老搭配会不会有摩擦”,普通民众则更关心“这些主委能不能真的帮着解决问题”。毕竟,人事调整从来不是终点,而是起点——接下来的一年,国民党能不能用行动把“战斗力”变成“支持”,才是真正的考验。

从全代会的致辞到上任首日的人事,郑丽文的每一步都透着“务实”:不玩虚的,先把“人”的问题解决。至于这份名单能不能变成2026年的“胜利筹码”,只能等时间给出答案了。

上任首个工作日郑丽文公布人事安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