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4日下午,国家海洋预报台的一则警报,让南海海域的“航海朋友圈”瞬间炸了——今年第25号台风“海鸥”正带着强风往南赶,偏巧撞上南下的冷空气,接下来24小时里,南海要遭遇“双风催浪”的狠场面。
经常跑南海航线的老船工王哥盯着手机里的预警信息直摇头:“台风和冷空气凑一块儿,浪能堆得比船舷还高。”根据预报,4日下午到5日下午,南海北部会先掀起3到5米的大浪,中部更夸张,浪高直接冲至4到7米,妥妥的“巨浪到狂浪区”。对常年在海上讨生活的人来说,这样的浪高意味着“必须停航避浪”——就算是万吨级货船,在7米浪里也得像片叶子似的晃。
这次警报可不是“预警”那么简单,而是“实实在在的风险提示”。台风“海鸥”本身就是个“风王”,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能到12级,而冷空气带来的偏北风又像“助推器”,把海面上的浪一层一层往高堆。国家海洋预报台明确说了,近海海域的海浪预警级别已经升到,这是“海浪灾害影响较大”的信号,不管是船还是人,都得把“防浪”当成头等大事。
对在南海作业的渔船和货船来说,现在最该做的就是“跑”——能往避风港躲的赶紧躲,实在躲不开的,得把船上的货物绑紧、救生设备检查三遍;沿海的港口码头也忙起来了,工作人员正加班加固缆绳,把停靠的船只往内港挪;就连海边的养殖大户都开始转移渔排——“去年这时候浪打坏了三排网箱,今年可得提前把鱼捞去鱼塘。”
其实每年秋冬交替,南海都会遇到几次“台风+冷空气”的组合,但这次“海鸥”的路径刚好卡在南海中部,浪高比往年猛了一截。老渔民常说“海上的风比变脸快”,就算你跑了十年船,也别拿经验赌浪的脾气。昨天还有船老大在群里发消息:“我刚从南海中部回来,浪已经开始翻白帽了,再走就来不及了。”
最后想跟沿海的朋友提个醒:最近几天别去海边赶海、拍风景——就算太阳晒着,海里的浪也可能“藏着暗劲”。毕竟浪再大,也大不过“提前准备”的心思;风再急,也急不过“安全第一”的道理。等这波风浪过去,咱们再去南海边吃刚捞的皮皮虾,不香吗?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