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的乌镇即将迎来一场“文化与科技的双向奔赴”——作为中国游戏出海的“文化名片”,《黑神话:悟空》确认亮相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“互联网之光”博览会,用数字技术将东方神话的魅力,揉进全球互联网的科技浪潮里。

这款由游戏科学打造的3A单机游戏,从今年8月全球上线起就自带“破圈体质”:改编自《西游记》的剧情里,藏着苏州园林的榫卯结构、京剧脸谱的色彩逻辑,连战斗时的“金箍棒音效”都融合了古琴的余韵。不到三个月,全球销量冲破1000万份,全平台最高同时在线超300万——这些数字背后,是全球玩家对“东方故事+硬核游戏”组合的买单,更是中国文化通过“游戏”这个年轻载体,悄悄走进海外用户的视野。

这次在“互联网之光”展会上,《黑神话:悟空》要玩点“不一样的”。展会特意搭了沉浸式体验区,玩家可以化身为“天命人”,在“互动挑战环节”里模拟游戏里的“西行冒险”——完成任务就能拿定制周边的设置,让不少玩家提前在社交平台“求组队”。除了游戏本身,展台上还会摆出手办、概念画,播放未公开的动画短片,甚至有现场音乐演奏——从数字内容到实体衍生,从视觉到听觉,把“东方神话IP”拆成了可触可感的碎片,让国内外观众都能“摸得到”齐天大圣的故事。

《黑神话:悟空》亮相互联网大会

而这场博览会的“科技底色”,也正好给《黑神话:悟空》的“文化输出”加了buff:华为的鸿蒙/欧拉生态、阿里的通义大模型、腾讯的混元大模型,还有40多个大模型、10多个具身机器人集中亮相。当游戏里用AI技术还原的“水帘洞”遇到华为的昇腾芯片,当“花果山的桃林”遇到阿里的算力支持,东方神话的“浪漫”和前沿科技的“硬核”,刚好撞出了“1+1>2”的效果——就像游戏里用代表本人观点的“天宫云气”,既能让玩家感受到“腾云驾雾”的真实,也能让海外观众通过数字技术读懂“齐天大圣”的叛逆与自由。

对很多玩家来说,《黑神话:悟空》从来不是“一款游戏”那么简单:它是小时候趴在奶奶腿上听的“西游记”,用更酷的方式重新讲了一遍;是课本里的“中式美学”,用3A游戏的画质搬到了屏幕上;更是中国文化,用科技的力量“走出去”的尝试。而这次乌镇的亮相,或许就是一个信号——当文化不再是“博物馆里的老物件”,而是能互动、能体验、能传播的数字内容,东方神话的故事,就能穿过语言壁垒,走到更多人的心里。

就像展会负责人说的:“《黑神话:悟空》来这儿,不是为了‘蹭热点’,而是要证明——科技能让文化‘活’起来,游戏能让神话‘走出去’。”当齐天大圣的“金箍棒”碰到AI的“算力引擎”,当“西行之路”遇到互联网的“传播网络”,这场在乌镇的“约会”,说不定会成为东方文化传播的新起点。

《黑神话:悟空》亮相互联网大会